生涯探索作業
職業:心理學醫師( 比較想往"臨床心理師"OR "諮商心理師"走)
一、目的:我選擇做這份工作的目的,沒有什麼只是為了求生存,畢竟未來的人還是會生病所以這份工作可能是最穩定的吧,而且還可以順便幫助別人,所以我想可以做善事兼賺錢的工作應該就是醫生吧!
二、文獻蒐集:
1. 心理學有分成: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輔導老師。
2. 學歷:碩士學歷是必要條件, 但並不是任何碩士學位都可以, 而是要從 心理學研究所 的 臨床組 或 諮商組 畢業, 並實習一年及格才可以考心理師執照, 所以不是把相關學分都修完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重考醫學院, 那也當不了心理師。3. 工作需求:諮商心理師來受訓的過程中沒有很多病理方面的訓練,但每個臨床心理師都必須經
歷過一套從基礎病理,臨床評估診斷到疾病治療的嚴格學習過程,因此對於已達疾病程度的心理狀態比較能夠掌握。
4. 臨床或諮商心理師的差異: 臨床心理師與心理諮商師其實二者之間的差異是不大的,只是臨床心理師多數是在醫院工作,所以業務範疇從教育、輔導、諮商到治療,而心理諮商師則多在社會機關、財團法人基金會或是校園體系等等。5. 學校內的諮商:從大學到研究所還是著重在理論的瞭解,在理論的學習的確相當深入,不過對於諮商技術的訓練與團體活動的帶領技巧則侷限較多。6. 社會機構的諮商:相對於學校而言,社會機構則較重視實務能力的發展學習與評估個人有沒有助人的特質,所以在訓練上多是加強訓練個人的實務技巧,透過團體和演練的方式讓個人用整個肢體去學習技術。
7. 學校內的臨床:大學時期看了很多的相關書籍,一般學子所接觸到的基本課程則是先學習疾病的鑑別與診斷、接著是病症的治療方式,進而學習心理衡鑑工具的使用,這一系列的課程,可以幫助個人做邏輯上的整理和思考,面對案主問題時也可以做出更為客觀且全面性的評估。
8. 醫院系統的臨床:這是一個新的體驗,而且重點是每間醫院的心理師所可以或所負責的工作似乎也有所差異,有的是將心理師視為衡鑑的機器(寫報告的時間遠多於實際的治療),而團體反倒多是由社工師或職能治療師來帶領。
9. 諮商社會機構:在案例分析上諮商社會機構所使用的學派理論較多,除了基本的九大學派之外,也相當的包容一些新興的學派,這些學派的共通性都是簡單、好學、易懂,而且在風格上都是屬於短期諮商,如此一來不但符合經濟效益,又可以縮短諮商歷程。
10. 臨床醫療體系:相較於諮商社會機構,臨床心理師則強調客觀立場,訓練心理師能以一貫之的用一門學派來分析案主,而非東拼西湊的擷取各家之長。在學派的使用上,仍多是使用精神分析、心理動力、認知行為等幾家傳統大宗,如果真要說有什麼地方較為不妥,我會認為這幾派的呈現方式較容易形成指導式的治療歷程,也會讓患者跟心理師產生距離。
三、研究方法:由於我個人認為,每個人最好的心理醫生其實就是你的親人,所以我希望這張問卷調查是問媽媽!
訪談時間 |
訪談對象 |
訪談地點 |
訪談問題 |
2010/8/23 |
媽媽 |
家裡 |
1.達成一個免藥物治療的心理醫生要如何解決問題的問題是捨?A:要站在病人的立場想! 2.心理醫生的工作成就感方面是捨?A:成功的幫助了你的病人吧! 3.一路上要抱著捨態度當上心理醫生?A:努力的態度! |
四.結論: 心得:在做這項作業的途中,也只能以三個字來形容──快發瘋──因為這實在是有夠難做!當我做完時,感覺像是把一塊大石頭從自己的身上拿開,實在是無比的舒服,而且成就感超大──從頭到尾都在逼自己做──但是那一瞬間又有另一塊大石頭重重的壓在我的身上,為什麼呢?因為我不會做研究法……………,不過網路給了我靈感,讓我知道怎麼做了!只能說神果然是站在我的這邊!
五.以上參考奇摩知識家[由於我到最後才知道要貼資料來源,所以我忘了把網址留下了!]
不要打我= =
留言列表